例假持续3-7天属于正常范围。大多数女性的月经周期在21-35天之间,经期长度与个体激素水平、子宫内膜厚度及身体状况密切相关。若经期短于3天或超过7天,可能提示激素紊乱、子宫病变或其他健康问题,需结合出血量、伴随症状综合判断。
经期长短受多重因素影响。青春期女性初潮后1-2年内周期可能不稳定,而围绝经期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可能出现经期缩短或延长。正常经血总量约20-60毫升,每日更换3-5片卫生巾为常见现象。若出现大量血块、持续点滴出血或周期突然改变,需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、甲状腺疾病或子宫肌瘤等病理情况。压力、过度运动、体重骤变等也会干扰下丘脑-垂体-卵巢轴功能,导致经期异常。
观察经期需结合整体健康状况。长期经期过短可能反映子宫内膜受损,而持续超过7天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或子宫内膜息肉。记录月经周期起止时间、出血量及伴随症状如痛经、头晕有助于就医时提供准确信息。避免自行服用激素类药物调节周期,尤其未明确病因前。40岁以上女性若出现经期延长伴经量增多,建议尽早进行妇科超声和激素检测。保持均衡饮食、适度运动及规律作息对维持正常月经周期有积极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