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喉炎通常在发病后的第2-3天症状最为严重。这一时期喉部黏膜水肿和炎症反应达到高峰,容易引发明显的呼吸困难、声音嘶哑及犬吠样咳嗽。部分患儿可能伴随发热或烦躁不安,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。
小儿喉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,常见于6个月至3岁婴幼儿。疾病初期症状较轻,表现为轻微咳嗽或声音嘶哑。随着炎症进展,喉部狭窄加重,可能出现吸气性喉鸣、胸骨上窝凹陷等典型表现。夜间症状常较白天更显著,这与人体激素水平昼夜波动有关。若未及时干预,严重者可出现缺氧、面色青紫等危急情况。多数患儿在合理治疗下,第4-5天开始逐渐缓解,但完全恢复需1-2周。
保持环境湿度在50%-60%有助于缓解喉部干燥。避免冷空气或烟雾刺激,患儿哭闹会加重喉头水肿,需尽量安抚情绪。出现呼吸频率超过50次/分、指甲或口唇发绀时需立即就医。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是主要治疗手段,可快速减轻黏膜水肿。居家护理期间宜选择温凉流质饮食,避免呛咳。注意与急性会厌炎等致命性疾病鉴别,后者常表现为吞咽困难而非犬吠咳。疫苗接种可预防部分病原体引起的喉炎,按时接种疫苗是重要预防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