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牵牛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的种子,具有泻下逐水、消痰涤饮、杀虫攻积等功效,临床常用于水肿胀满、痰饮喘咳、虫积腹痛等症。其性寒味苦,归肺、肾、大肠经,属峻下逐水药,药力较猛,需严格掌握用法用量。
白牵牛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牵牛子苷,能强烈刺激肠道蠕动,促进水分排出,故对实证水肿、二便不通有明显效果。在痰饮壅肺导致的咳喘中,通过泻下作用使痰湿从大便而解,起到釜底抽薪之效。对蛔虫、绦虫等寄生虫引起的腹痛,可配伍槟榔、使君子增强驱虫效果。外用研末调敷,可治痈肿疮毒。现代其提取物有一定抗炎、利尿作用,但毒性较强,过量易致呕吐、腹痛、血尿,甚至损伤肾功能。
使用白牵牛需注意体质虚弱、孕妇、脾胃虚寒者禁用,不可与巴豆同用以免加剧毒性。常规煎服剂量为3-6克,入丸散剂减半,连续用药不超过3日。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,密切观察排尿及电解质平衡。若出现中毒症状,立即停用并就医。该药属处方药,需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,避免自行滥用引发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