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豆具有泻下冷积、逐水退肿、祛痰利咽等功效,主要用于寒积便秘、腹水胀满、喉痹痰阻等症。作为一味峻下逐水药,巴豆药性猛烈,传统医学常用于急症攻坚,现代研究也证实其含有的巴豆油能强烈刺激肠黏膜引起剧烈腹泻,同时具有抗肿瘤、抗菌等潜在药理活性。
巴豆的临床应用需严格把握适应症。对于寒邪食积导致的脘腹胀满、大便不通,巴豆能温通泻下、消积导滞;水肿胀满、二便不利时,可配伍其他药物攻逐水饮;外用治疗痈肿脓成不溃时,其腐蚀性可促进排脓。但需注意,生巴豆毒性剧烈,内服多制霜减毒,用量控制在0.1-0.3克,且须中病即止。现代药理学提示巴豆毒素可能抑制蛋白质合成,过量会导致口腔灼烧、呕吐、血尿等中毒反应。
使用巴豆需特别注意禁忌证候与配伍禁忌。体质虚弱者、孕妇、哺乳期妇女绝对禁用;忌与牵牛子同用,传统理论认为二者配伍可能增强毒性;服药期间避免食用热粥、饮热水以防加剧泻下作用。外用时应避免接触健康皮肤黏膜。出现中毒症状需立即停用,以黄连、绿豆等煎汤缓解,严重者需就医洗胃。贮藏时须单独存放,防止误服。临床使用务必在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,不可盲目滥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