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灸治疗中最常用的针具型号为直径0.25毫米至0.30毫米、长度25毫米至40毫米的一次性无菌毫针。这类规格的针具适用于大多数成人的四肢、躯干等常见穴位,既能保证足够的刺激强度,又不易造成过度疼痛或组织损伤。临床实践中,0.25×40毫米的针型尤为普遍,兼顾了透穴深度与操作灵活性。
针具型号的选择需结合具体治疗需求。较细的针如0.18毫米多用于面部、耳部等敏感区域,而0.35毫米以上的粗针则用于需要强刺激的顽固性疼痛。长度方面,15毫米短针适用于头面部浅刺,75毫米以上长针用于臀部或肥胖患者的深部透刺。现代标准化生产的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具有弹性好、不易锈蚀的特点,国际通用的管针进针法也提升了操作便捷性。部分特殊疗法如浮针、刃针等会采用特制针具,但传统毫针仍是临床主流。
操作前必须确认针具包装完好且灭菌有效期未过。不同体质对针具的耐受度差异显著,糖尿病患者宜选用更细的针以减少皮肤损伤风险,儿童患者则需缩短进针深度。进针角度应根据穴位解剖特点调整,如胸背部需斜刺避免伤及内脏。针具重复使用可能引发交叉感染,即便高温消毒也无法完全杜绝风险,故一次性针具使用后必须按医疗废弃物规范处置。针具型号并非越细越好,过细的针可能因刚性不足导致弯针,影响得气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