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需及时进行抗真菌药物治疗、手术清除病灶、纠正免疫功能异常、控制基础疾病、定期复查防止复发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抗真菌药物治疗:根据真菌种类选择敏感药物,常用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、伏立康唑等,疗程需足够长以确保彻底清除病原体。药物可能引起肝肾毒性,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。静脉用药为主,严重者可联合鞘内给药。
2.手术清除病灶:鼻内镜下切除坏死组织和真菌团块是治疗关键,可减少真菌负荷并改善药物渗透。手术范围需充分,但避免损伤重要结构。术后需持续冲洗鼻腔,促进创面愈合。多次手术可能必要。
3.纠正免疫功能异常:合并糖尿病、血液病等需积极控制血糖或原发病。必要时使用免疫调节剂,但需谨慎评估感染风险。营养支持对改善机体防御能力至关重要。
4.控制基础疾病:高血压、慢性肾病等可能影响治疗效果,需同步干预。长期使用激素者应逐步减量,避免免疫抑制加重感染。
5.定期复查防止复发:治疗后每3-6个月复查鼻窦CT或内镜,监测是否残留病灶。复发早期可药物干预,避免再次手术。出现头痛、鼻塞等症状需立即就诊。
治疗期间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,严格遵循医嘱完成疗程。保持鼻腔清洁,减少污染环境暴露。饮食宜清淡,补充维生素增强抵抗力。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,及时与医生沟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