肩周炎艾灸可选取肩髃穴、肩髎穴、肩贞穴、天宗穴、曲池穴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肩髃穴:位于肩峰前下方凹陷处,属手阳明大肠经。艾灸此穴可疏通经络气血,缓解肩部僵硬疼痛。操作时将艾条对准穴位悬灸10-15分钟,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。该穴主治肩臂挛痛不遂,配合活动肩关节效果更佳。
2.肩髎穴:在肩峰后下方凹陷中,属手少阳三焦经。艾灸此穴能祛风散寒,改善肩关节活动受限。艾灸时需暴露肩部,采用回旋灸法温热渗透。此穴对肩胛疼痛及上肢麻木有显著作用,常与肩髃穴交替使用。
3.肩贞穴:位于腋后纹头上1寸,属手太阳小肠经。艾灸此穴可缓解肩后侧放射性疼痛。操作时需将手臂内收,便于准确定位。该穴主治肩胛痛连及肘臂,艾灸后配合轻揉可增强疗效。
4.天宗穴:在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,属手太阳小肠经。艾灸此穴能松解肩胛周围肌肉粘连。施灸时需俯卧位或坐位前倾,以艾条温和灸15分钟。此穴对肩背沉重感及抬臂困难有明显改善作用。
5.曲池穴: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,属手阳明大肠经。艾灸此穴可调节上肢气血,辅助缓解肩痛。操作时手臂平放,艾条距离皮肤3cm左右。该穴兼具局部和远端治疗作用,能减轻肩周炎引发的肘臂酸胀。
艾灸前后避免受风寒,保持环境温暖。单次艾灸时间不宜过长,防止烫伤。体质虚弱者需减少灸量。艾灸后适量饮用温水,两小时内勿接触冷水。症状加重或出现头晕心悸应立即停止。孕妇及皮肤破损处禁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