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治疗包括及时终止妊娠、加强肝功能支持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、防治并发症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及时终止妊娠: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病情进展迅速,分娩是阻断疾病发展的关键措施。根据孕周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剖宫产或引产,尽早解除妊娠负担可减轻肝脏代谢压力,降低母婴死亡率。术后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及生命体征。
2.加强肝功能支持:通过静脉补充高糖、维生素及护肝药物促进肝细胞修复,必要时采用人工肝技术辅助清除毒素。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以减少血氨生成,同时监测黄疸及转氨酶变化,调整治疗方案。
3.纠正凝血功能障碍:输注新鲜冰冻血浆、冷沉淀或血小板补充凝血因子,预防产后出血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。定期检测凝血酶原时间、纤维蛋白原水平,确保凝血功能稳定。
4.维持水电解质平衡:由于呕吐及利尿激素异常易导致脱水、低钠血症,需精准补液并监测尿量、中心静脉压。纠正酸中毒时谨慎使用碳酸氢钠,避免加重低钙血症。
5.防治并发症:重点预防肝性脑病、肾功能衰竭及感染。限制蛋白饮食控制血氨,必要时血液透析;早期使用抗生素,避免腹腔或肺部感染加重病情。
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需多学科协作,治疗中禁用肝毒性药物,产后仍需长期随访肝功能。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观察意识状态、出血倾向等变化,确保营养支持的同时避免过度输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