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、右上腹疼痛、黄疸、意识障碍、凝血功能障碍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恶心呕吐: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早期常出现持续性恶心呕吐,呕吐物可能含有胆汁,症状逐渐加重且难以缓解。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,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,刺激胃肠道神经反射引起剧烈呕吐。部分病例呕吐症状会伴随整个病程发展,严重时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。
2.右上腹疼痛:约半数患者会出现肝区钝痛或胀痛,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。肝脏因脂肪浸润导致包膜紧张,刺激内脏神经产生痛觉。触诊可见肝脏肿大伴压痛,随着病情进展疼痛程度可能加剧,需与胆道疾病进行鉴别。
3.黄疸:皮肤巩膜黄染是典型表现,多在发病后1-2周内出现。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清总胆红素显著升高,以直接胆红素为主。黄疸程度与肝细胞坏死范围相关,严重者尿液呈浓茶色,粪便颜色变浅。
4.意识障碍: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嗜睡、烦躁或昏迷,与血氨升高及脑水肿有关。肝功能衰竭时氨代谢异常,血脑屏障受损使毒性物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。意识状态变化是病情危重的标志,需立即干预。
5.凝血功能障碍:皮肤瘀斑、消化道出血等出血倾向常见。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,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,可能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。严重出血会增加母婴风险,需及时补充凝血物质。
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进展迅速,任何相关症状出现都应立即就医。临床处理需多学科协作,重点监测肝功能及凝血指标变化。早期诊断与终止妊娠是改善预后的关键,延迟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器官损伤。患者恢复后应定期评估肝脏情况,后续妊娠需加强产前监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