菝葜与土茯苓并非同一种中药,虽然两者均属百合科植物且功效有相似之处,但来源、性状及临床应用存在差异。
菝葜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干燥根茎,主产于长江以南地区,表面呈不规则结节状,断面红棕色,传统用于祛风除湿、解毒散瘀,常用于风湿痹痛及淋浊带下。土茯苓则为同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,又称仙遗粮,断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,以清热解毒、除湿通络见长,尤其对梅毒及汞中毒所致肢体拘挛有独特疗效。两者虽均含皂苷类成分,但土茯苓的药用历史更悠久,明代《本草纲目》已明确其健脾胃、强筋骨之功,而菝葜更多用于民间验方。
使用需注意二者不可互相替代。菝葜性偏温,湿热体质者长期单用可能助火;土茯苓性平,但过量服用可能引起消化道不适。临床配伍时,菝葜常与活血药同用,土茯苓多配伍清热利湿药。部分地区将金刚藤短梗菝葜混称菝葜,需通过显微鉴定或色谱法区分。贮藏时均需防潮防蛀,霉变后不可入药。孕妇及肾功能不全者慎用,避免与茶同服以免降低药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