聋人是否能听见自己说话取决于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。部分聋人仍保留一定残余听力,可以感知自己发声的振动或模糊声音;而完全丧失听力的聋人则无法通过听觉感知言语。听觉反馈的缺失会影响言语清晰度,但大脑会通过其他感官代偿调整发声。
听力损失分为传导性聋与感音神经性聋。传导性聋多由外耳、中耳病变导致,气导听力下降但骨导尚存,这类人群说话时能通过颅骨振动感知部分低频声音。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内耳或听神经受损,尤其高频听力丧失者,虽能发出声音但无法清晰监听话语音调与辅音。先天聋童若未及时干预,言语发育会受显著影响,因缺乏听觉反馈难以自主修正发音。助听设备如人工耳蜗可部分重建听觉通路,佩戴者经过训练能逐步建立声音与发声的关联。
需注意聋人的言语感知方式与健听人群存在本质差异。残余听力者可能混淆相近音素,完全失聪者主要依赖唇读和手语交流。评估聋人言语能力时,应避免以健听标准衡量,而需关注其沟通效率。早期语言干预对聋童至关重要,6岁前是语言习得关键期。助听设备需专业验配,不当使用可能损伤残余听力。言语康复训练需结合视觉、触觉等多感官输入,单纯依赖听觉反馈效果有限。聋人社群中存在丰富的视觉语言文化,尊重其沟通方式的自主选择权是基本前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