聋人能否听到自己说话取决于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。部分聋人保留一定残余听力,可以感知自己发出的声音,尤其是低频振动;而完全丧失听力的聋人则无法通过听觉感知言语,但能通过骨骼传导感受到声带振动。
听力损失分为传导性聋、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三种主要类型。传导性聋患者外耳或中耳受损,但内耳功能正常,这类人群说话时能通过骨传导听到微弱声音。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内耳或听神经受损,对声音的感知能力显著下降甚至完全丧失,但仍能通过颞骨感受到发声时的振动反馈。部分使用人工耳蜗或助听器的聋人,经过设备放大处理后可以听到经过电子处理的自己声音。发音过程中喉部肌肉运动、气流呼出等体感也会形成独特的反馈系统,帮助聋人调节语音强度与节奏。
讨论聋人听觉体验时需注意个体差异,避免一概而论。残余听力、助听设备效果、语言习得年龄等因素都会影响自我语音感知。聋人群体中存在通过手语交流的语前聋者,以及后天失聪仍保留口语能力的语后聋者,两类人群对自我发声的认知存在本质区别。医学上建议听力障碍者进行专业评估,结合听觉康复训练改善交流能力。即便完全失聪者也能通过长期训练建立发音反馈机制,这与大脑神经可塑性密切相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