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足口病治疗方法包括对症退热、口腔护理、皮肤疱疹处理、补液支持、预防继发感染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对症退热:手足口病发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。体温超过38.5℃时建议使用退热药物,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。避免使用阿司匹林,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。退热过程中需监测体温变化,防止高热惊厥。
2.口腔护理:口腔疱疹破溃后易引发疼痛,影响进食。可用生理盐水或专用漱口液清洁口腔,减轻炎症。饮食以温凉流质或软食为主,避免刺激性食物。疼痛严重时可局部涂抹口腔溃疡凝胶缓解症状。
3.皮肤疱疹处理: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避免抓挠疱疹以防继发感染。疱疹未破溃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,破溃后可用碘伏消毒并涂抹抗生素软膏。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。
4.补液支持:发热及口腔疼痛可能导致脱水,需及时补充水分。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口服补液盐,维持电解质平衡。严重脱水需静脉输液纠正。
5.预防继发感染: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并消毒接触物品。疱疹破溃后加强局部消毒,避免细菌感染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,出现持续高热、精神萎靡等症状及时就医。
手足口病多为自限性疾病,但需警惕重症表现。居家隔离避免传播,定期开窗通风。密切监测体温及精神状态,出现异常立即就医。避免接触其他儿童,防止交叉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