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兜铃酸在体内可以部分代谢,但代谢过程缓慢且不完全,容易造成蓄积。肝脏是主要的代谢场所,通过酶促反应将其转化为水溶性代谢物,部分随尿液排出。代谢效率受个体差异、剂量和暴露时间影响,残留的马兜铃酸及其代谢产物可能长期存留于肾脏等组织中。
马兜铃酸的代谢产物中,部分具有更强的毒性,例如马兜铃内酰胺-I,能与肾脏组织中的DNA结合,诱发突变和纤维化。这种代谢特性导致长期或高剂量接触时,肾脏损伤风险显著增加。即使停止接触,已形成的DNA加合物仍可能持续存在,引发慢性肾病或尿路上皮癌。代谢速度也受遗传因素影响,某些人群因酶活性较低,解毒能力更弱,更易出现毒性累积。
使用含马兜铃酸的药物或食物时需严格谨慎。传统草药如关木通、广防己等曾因该成分导致多起肾衰竭病例,多国已禁用相关药材。肝功能不全者代谢能力更差,应绝对避免接触。日常饮食也需警惕不明来源的保健品或偏方,部分中成药可能未明确标注成分。若既往有暴露史,建议定期监测肾功能及尿常规,早期发现病变迹象。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,预防是关键,彻底避免摄入是最安全的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