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蛲虫病的常见症状包括肛门周围瘙痒、夜间睡眠不安、食欲减退、腹部隐痛、体重增长缓慢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肛门周围瘙痒:蛲虫成虫常在夜间移至肛门外产卵,刺激局部皮肤引起剧烈瘙痒。瘙痒以夜间最为明显,可能导致皮肤抓痕甚至继发感染。瘙痒症状具有周期性,隔2-3周重复出现,与蛲虫的繁殖周期相关。长期搔抓可能形成肛周湿疹或局部色素沉着。
2.夜间睡眠不安:由于肛门瘙痒多在夜间发作,患儿常出现辗转反侧、频繁惊醒等现象。睡眠质量下降可能伴随磨牙、说梦话等表现。部分患儿因反复抓挠肛门导致入睡困难,白天则出现精神萎靡或注意力不集中。这种情况持续存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。
3.食欲减退:肠道内蛲虫寄生可能引起消化功能紊乱,表现为进食量减少、挑食或厌食。虫体代谢产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可能导致轻微恶心感。长期食欲不振与营养吸收障碍有关,但通常不会出现严重营养不良。症状轻重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。
4.腹部隐痛:蛲虫寄生于回盲部可能引起阵发性脐周疼痛,疼痛程度较轻但反复发作。肠道受刺激可能伴随肠鸣音亢进或间歇性腹胀。疼痛多在空腹时明显,进食后可暂时缓解。极少数情况下可能诱发肠痉挛或轻微腹泻。
5.体重增长缓慢: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营养消耗增加,表现为身高体重增幅低于同龄标准。这种情况多与食欲减退、睡眠障碍共同作用相关。生长发育受影响程度与感染持续时间有关,及时治疗后可逐步恢复正常生长曲线。
发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,避免自行用药。治疗期间需对衣物床品进行沸水消毒,家庭成员建议同步排查。培养饭前便后洗手习惯,定期修剪指甲减少虫卵残留。幼儿园等集体环境需加强卫生管理,防止交叉感染。症状消失后应复查确认虫卵转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