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窦炎的急性期通常持续4周以内。这一阶段以突然发作的鼻塞、流脓涕、头痛或面部胀痛为主要表现,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。及时干预可有效控制症状,避免转为慢性。
急性鼻窦炎的发展与上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。初期症状与感冒相似,但持续超过10天或症状加重需警惕鼻窦感染。细菌性急性鼻窦炎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、流感嗜血杆菌,需通过鼻内镜或影像学检查确诊。治疗上,轻症可采用鼻腔冲洗、黏液促排剂等对症处理,中重度或持续不愈者需考虑抗生素治疗,疗程通常10-14天。糖皮质激素鼻喷剂可减轻黏膜水肿,但需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。
治疗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湿润,避免用力擤鼻以防炎症扩散。出现高热、视力改变、剧烈头痛或意识障碍提示可能出现颅内并发症,需立即就医。过敏体质者需同步控制过敏因素,吸烟者应戒烟以减少黏膜刺激。急性期症状缓解后,建议复查确认炎症完全消退,避免反复发作转为慢性鼻窦炎。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、免疫功能低下者更需密切监测,这类人群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。预防方面,注重手卫生、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可降低发病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