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人得了脑梗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溶栓或取栓治疗、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、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等基础疾病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功能、保持健康饮食和规律作息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及时就医进行溶栓或取栓治疗:脑梗发生后,黄金治疗时间通常在4.5小时内,越早治疗效果越好。溶栓治疗通过药物溶解血栓,恢复血流;取栓治疗通过机械方式清除血栓,适用于大血管阻塞。延迟治疗可能导致脑组织不可逆损伤,加重后遗症。
2.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: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可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,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适用于心源性脑梗。药物需长期服用,不可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,定期复查凝血功能,避免出血风险。
3.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等基础疾病:高血压是脑梗的重要危险因素,需将血压控制在140/90mmHg以下;糖尿病患者血糖应保持在空腹7mmol/L以下。合理用药、定期监测,避免波动过大诱发再次脑梗。
4.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功能:脑梗后可能出现肢体瘫痪、语言障碍等,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功能代偿。包括物理治疗改善运动能力、言语训练恢复交流功能,循序渐进,坚持锻炼可提高生活质量。
5.保持健康饮食和规律作息:低盐低脂饮食减少血管负担,多吃蔬菜、水果补充维生素;戒烟限酒避免血管损伤;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,维持稳定血压和血糖水平。
脑梗治疗需多学科协作,家属应密切配合医疗方案,观察病情变化,避免跌倒等意外。定期复查影像学和血液指标,调整治疗计划,预防复发。心理支持同样重要,积极心态有助于康复进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