脂肪肝可以通过医学检查手段进行诊断,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血液检测、影像学检查和肝脏活检。血液检测主要观察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水平,影像学检查如超声、CT或MRI可以直观显示肝脏脂肪堆积情况,肝脏活检则是确诊的金标准,但属于有创检查。
血液检测中,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升高可能提示肝脏损伤,但并非特异性指标。超声检查操作简便且无创,能够清晰显示肝脏回声增强等脂肪肝特征,但对轻度脂肪肝敏感性较低。CT和MRI能更精确量化脂肪含量,尤其MRI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技术准确性较高。肝脏活检通过取样分析可明确脂肪变程度及是否合并炎症或纤维化,但因存在出血、疼痛等风险,通常用于疑难病例或科研需求。
检查前需空腹8-12小时,确保血液指标和影像结果的准确性。超声检查前避免进食胀气食物,以免肠道气体干扰成像。若需肝脏活检,需提前评估凝血功能并停止抗凝药物。检查结果应结合临床病史综合分析,长期饮酒、肥胖或代谢综合征人群需定期筛查。发现脂肪肝后,需进一步区分酒精性或非酒精性类型,并评估是否合并肝纤维化,以便制定干预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