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中耳炎可能出现耳痛、听力下降、耳内闷胀感、发热、耳道流脓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耳痛:中耳炎引发的耳痛通常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的钝痛或刺痛,婴幼儿可能因无法表达而频繁抓挠耳朵或哭闹不安。耳痛在平躺或咀嚼时可能加重,因体位改变导致中耳压力变化。耳膜受炎症刺激或中耳积液压迫神经末梢是疼痛的主要原因。
2.听力下降:由于中耳积液或鼓膜肿胀,声音传导受阻,导致暂时性听力减退。患儿可能对呼唤反应迟钝或要求调高音量。若炎症反复发作,可能引发粘连性中耳炎,造成长期听力损伤。积液吸收后听力通常恢复,但需警惕慢性病变。
3.耳内闷胀感:患儿常描述耳朵发堵或进水感,因中耳腔积液或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压力失衡。闷胀感可能伴随耳鸣,尤其在吞咽或打哈欠时明显。婴幼儿可能表现为频繁摇头或拍打头部以缓解不适。
4.发热:急性中耳炎常伴随体温升高,可达38℃以上,尤其多见于细菌感染。发热与炎症反应释放致热原有关,可能伴随畏寒或食欲减退。若发热持续超过48小时,需警惕并发症如乳突炎或脑膜炎。
5.耳道流脓:鼓膜穿孔后,中耳脓性分泌物可能经外耳道流出,表现为黄色或带血丝的液体。脓液流出后耳痛常减轻,但需及时清理以防外耳道感染。反复流脓可能提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,需评估鼓膜修复情况。
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,避免自行使用滴耳液或掏挖耳道。治疗期间保持鼻腔通畅,减少擤鼻涕力度,防止病菌经咽鼓管逆行感染。饮食宜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食物。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,定期复查听力及鼓膜恢复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