婴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,主要表现为皮肤和眼白发黄,多数情况下属于正常生理性黄疸,但需警惕病理性黄疸的可能。黄疸通常由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,出生后2-3天出现,7-10天逐渐消退。早产儿或某些特殊情况下,黄疸可能持续时间较长或程度较重,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。
黄疸的严重程度与胆红素水平相关,轻度黄疸通常无需特殊治疗,可通过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出。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确保每日喂养8-12次,避免脱水。若黄疸持续加重或伴有嗜睡、拒奶、发热等症状,可能提示病理性黄疸,需立即就医。医生会根据情况建议光疗、药物干预或其他治疗措施。母婴血型不合、感染或遗传代谢疾病也可能导致黄疸,需通过血液检查明确病因。
注意观察黄疸变化,每天在自然光下检查皮肤黄染范围,尤其关注面部、胸部和四肢。避免使用偏方或自行服药,以免加重肝脏负担。保持婴儿体温稳定,避免着凉或过热。室内光线不宜过暗,适当晒太阳有助于胆红素代谢,但需避免直射阳光灼伤皮肤。若婴儿出现精神萎靡、哭声微弱、四肢僵硬等异常表现,务必立即就医。定期随访复查胆红素水平,确保黄疸完全消退,避免遗留神经系统损伤等后遗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