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功能检查指标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、谷草转氨酶、总胆红素、白蛋白、碱性磷酸酶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谷丙转氨酶: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,数值升高常反映肝细胞损伤,急性肝炎或药物性肝损害时明显上升,轻度异常可能与脂肪肝或熬夜有关,检测前需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干扰结果。
2.谷草转氨酶:分布于肝脏及心肌等组织,其水平异常需结合谷丙转氨酶比值分析,显著增高提示肝病进展或心肌损伤,长期饮酒者可能出现该指标波动。
3.总胆红素:由血红蛋白分解产生,数值异常可能源于溶血、胆管阻塞或肝细胞代谢障碍,皮肤黄染是该指标升高的典型表现,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也会导致暂时性增高。
4.白蛋白:由肝脏合成,水平降低反映肝功能储备不足或营养不良,长期肝病患者可能出现腹水与低白蛋白血症相关,检测时需空腹以保证准确性。
5.碱性磷酸酶:广泛存在于骨骼和肝胆系统,儿童生长发育期可生理性增高,病理性升高常见于胆管梗阻或骨代谢疾病,孕妇妊娠后期也可能出现轻度上升。
肝功能检查需空腹8-12小时,避免饮酒和油腻饮食,部分药物可能影响结果需提前告知医生,指标异常时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,短期内复查可排除偶然误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