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疏松骨折后的手术疗法包括椎体成形术、髓内钉固定、钢板螺钉固定、人工关节置换术、外固定支架固定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椎体成形术:通过向压缩的椎体内注入骨水泥,快速稳定骨折并缓解疼痛。适用于椎体压缩性骨折,创伤小且恢复快,但需注意骨水泥渗漏风险。手术时间短,术后可早期活动,适合高龄或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。
2.髓内钉固定:将金属钉植入骨髓腔以稳定长骨骨折,如股骨或胫骨。力学分布均匀,减少局部应力集中,适合骨干或干骺端骨折。术后可早期负重,但需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内固定失效。
3.钢板螺钉固定:通过钢板和螺钉将骨折端固定,适用于关节附近或复杂骨折。提供稳定支撑,但可能因骨质疏松导致螺钉松动。需结合植骨或增强材料提高固定强度,术后需定期复查。
4.人工关节置换术:用于严重关节内骨折或无法修复的髋部骨折,直接替换受损关节。可快速恢复功能,但手术创伤较大,需评估患者耐受性。假体选择需匹配骨质条件,避免术后松动或下沉。
5.外固定支架固定:在体外通过钢针和支架固定骨折,适用于开放骨折或局部感染风险高的患者。操作简便且便于观察伤口,但固定稳定性较差,需结合其他治疗或转为内固定。
术后需严格遵循康复计划,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。定期监测骨密度和骨折愈合情况,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。合理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,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以降低再骨折风险。保持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,促进骨骼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