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臂骨折需立即固定伤肢避免二次损伤、及时就医拍摄X光明确骨折类型、根据情况选择手法复位或手术治疗、石膏或支具固定4-6周确保愈合、康复期逐步进行功能锻炼恢复关节活动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立即固定伤肢避免二次损伤:骨折后应迅速用夹板或硬纸板固定小臂,减少断端移动。固定范围需超过上下关节,如手腕和肘部。捆绑松紧适中,避免压迫血管神经。临时固定可减轻疼痛,防止骨折移位加重软组织损伤。
2.及时就医拍摄X光明确骨折类型:医院需通过影像检查判断骨折位置和严重程度。无移位裂纹骨折可保守治疗,粉碎性或开放性骨折可能需手术。X光还能排除合并脱位,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。
3.根据情况选择手法复位或手术治疗:单纯骨折可采用手法复位,医生通过牵拉恢复骨骼对位。复杂骨折需手术植入钢板或钢钉固定。儿童青枝骨折因骨膜较厚,通常手法复位即可。
4.石膏或支具固定4-6周确保愈合:复位后需用石膏或支具维持骨骼稳定。前2周每3天复查调整松紧度,避免肿胀导致血运障碍。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减轻水肿,禁止负重或剧烈活动。
5.康复期逐步进行功能锻炼恢复关节活动:拆除固定后关节可能僵硬,需在指导下进行屈伸旋转练习。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,后期增加握力训练。热敷和按摩可缓解肌肉萎缩,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。
骨折后48小时内冰敷可减少肿胀,但避免直接接触皮肤。饮食需补充钙质和蛋白质,如牛奶、鱼类。若固定后出现手指发紫或麻木,需立即就医调整。定期复查确保骨骼对位良好,防止畸形愈合影响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