桡骨骨折后需固定制动避免二次损伤、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、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、保持饮食均衡促进骨骼修复、注意患处清洁预防感染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固定制动避免二次损伤:桡骨骨折后需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,确保骨折端稳定。过早活动可能导致移位或延迟愈合,固定期间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。夜间可用软枕垫高患肢减轻肿胀,若固定物松动或压迫皮肤需及时就医调整。
2.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:骨折后1—2周需影像学检查确认对位情况,4—6周评估骨痂形成。若出现持续疼痛、畸形或活动障碍,可能提示愈合异常,需调整治疗方案。复查频率根据愈合进度动态调整,不可自行拆除固定装置。
3.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:拆除固定后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,如腕关节屈伸、手指抓握,避免暴力牵拉。中期加入抗阻练习恢复肌力,后期逐步恢复日常活动。训练中出现肿胀可冰敷缓解,疼痛加剧需暂停并咨询医生。
4.保持饮食均衡促进骨骼修复:增加钙质摄入如乳制品、豆类,搭配维生素D促进吸收。适量补充蛋白质和胶原蛋白,如鱼类、瘦肉,避免高盐高糖影响代谢。戒烟酒以减少血管收缩对血供的干扰。
5.注意患处清洁预防感染:固定期间避免石膏或支具沾水,可用湿毛巾擦拭周围皮肤。拆除固定后清洗患处时动作轻柔,发现红肿、渗液或异味需警惕感染。长期卧床者需勤翻身防止压疮。
康复过程中需关注心理调适,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恢复。寒冷季节注意患肢保暖,改善局部血液循环。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,以降低并发症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