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肾损伤是指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减退,表现为血清肌酐快速升高或尿量显著减少的临床综合征。这一概念取代了传统的急性肾衰竭,强调早期识别与干预的重要性,病程通常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进展,可能伴随水电解质紊乱、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。
急性肾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,常见病因包括肾前性因素如低血容量、心输出量减少、肾性因素如急性肾小管坏死、肾小球疾病以及肾后性梗阻。诊断依据2012年KDIGO标准,需结合48小时内肌酐上升≥0.3mg/dL或7天内升至基线1.5倍以上,或持续6小时尿量<0.5mL/kg/h。早期评估需排除慢性肾脏病,通过病史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明确病因。治疗核心在于纠正可逆因素,如补充血容量、解除尿路梗阻,同时避免肾毒性药物,必要时采用肾脏替代治疗。
临床处理需警惕容量过负荷、高钾血症等危急情况,动态监测肌酐与尿量变化。造影剂使用前应评估风险,高危人群需水化预防。药物调整需根据肾小球滤过率,避免、氨基糖苷类等肾毒性药物。长期随访中,部分患者可能遗留肾功能损害,需定期评估蛋白尿及血压控制。多学科协作对合并心衰、脓毒症等复杂病例尤为重要,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