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囊结核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。该病原体通过血行传播或邻近器官结核病灶直接蔓延至精囊,导致特异性炎症反应。结核分枝杆菌属于抗酸杆菌,生长缓慢但破坏性强,可引发组织干酪样坏死和纤维化。
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精囊多继发于肺结核、肾结核等原发灶。病原体经血液播散至泌尿生殖系统,或由前列腺、附睾结核直接扩散。早期症状隐匿,可能出现血精、会阴部不适或排尿异常。随着病情进展,精囊组织发生干酪样坏死、钙化,导致精囊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。诊断需结合结核菌素试验、精液抗酸染色及影像学检查,MRI可清晰显示精囊壁增厚和空洞形成。治疗以抗结核药物为主,需长期规范使用异烟肼、利福平等一线药物,疗程通常不少于6个月。
精囊结核易被误诊为慢性前列腺炎或肿瘤,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育。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,避免药物不良反应。合并泌尿系结核时需同步治疗,防止交叉感染。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营养有助于恢复,但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。未彻底治愈前应暂停性生活,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。治疗后需随访2年以上,通过精液培养和影像学复查确认无复发。预防关键在于控制肺结核等原发感染,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显著降低发病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