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寒感冒是中医常见的外感疾病,主要由风寒邪气侵袭体表引起。典型症状包括恶寒重、发热轻、无汗、头痛、肢体酸痛、鼻塞流清涕、咳嗽痰白稀薄、口不渴或喜热饮等。舌苔薄白,脉象浮紧也是重要辨证依据。
风寒感冒的发病机制与卫阳被遏有关。风寒邪气从皮毛或口鼻侵入,阻遏卫气运行,导致腠理闭塞、肺气失宣。恶寒明显是因寒邪收引肌表,卫阳不能温煦;无汗是寒性凝滞使毛孔闭合;头痛身痛由经络受阻、气血不畅所致。鼻塞流清涕反映肺气不宣、津液不凝;咳嗽痰白源于寒邪犯肺、水饮内停。症状多在受凉后突然发作,秋冬季节更为常见,体质虚弱者更易患病。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打喷嚏、喉咙痒等症状,但咽痛红肿不明显。
风寒感冒需与风热感冒严格区分,后者以发热重、咽喉肿痛、痰黄黏稠为特征。治疗期间忌食生冷瓜果,避免再次受凉。发汗解表时需注意适度,以微汗为宜,过度发汗可能损伤阳气。服用中药后宜避风保暖,适当饮用热粥助药力。若出现高热不退、胸痛咳血等症状,提示病情加重或合并感染,需及时就医。孕妇、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,不可自行服用麻黄等峻烈发汗药物。日常预防需注意随气温增减衣物,加强耐寒锻炼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吹冷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