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人脑血栓主要是由于脑血管内形成血栓,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中断,进而引发脑组织缺血、缺氧甚至坏死。常见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,以及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、酗酒、缺乏运动等。心脏疾病如房颤也可能导致血栓脱落,随血流进入脑动脉引发栓塞。
脑血栓的形成与血管内皮损伤、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密切相关。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病理基础,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,斑块破裂后激活血小板聚集,最终形成血栓。高血压会加速血管硬化,增加血管壁压力,易造成微小血栓。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则通过代谢异常促进血管炎症和脂质沉积。长期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,酗酒可能诱发血压波动,而缺乏运动则导致血液循环减慢,血栓风险上升。部分老年人因心脏瓣膜病或房颤,心脏内血流紊乱形成血栓,脱落后堵塞脑动脉。
预防脑血栓需控制基础疾病,定期监测血压、血糖和血脂水平,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。饮食应低盐低脂,多摄入蔬果和全谷物,避免油腻高糖食物。戒烟限酒,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、太极拳,促进血液循环。注意气候变化,避免寒冷刺激诱发血管痉挛。若出现突发头晕、肢体麻木或言语不清等症状,需立即就医,争取溶栓或取栓治疗的黄金时间。日常保持情绪稳定,避免过度劳累,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