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宝夜里出现低烧时,家长需保持冷静,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。低烧通常指体温在37.3°C至38°C之间,可能由轻微感染、疫苗接种反应或环境因素引起。优先观察宝宝状态,补充水分,适当减少衣物,并监测体温变化。若伴随异常症状或体温持续升高,需及时就医。
夜间低烧护理需注重环境舒适与物理降温。保持房间通风,室温控制在24°C左右,避免过热或过冷。用温水非酒精擦拭宝宝颈部、腋窝等部位辅助散热。母乳或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可增加喂养次数,补充水分促进代谢。大月龄宝宝可少量饮用温水。避免过度包裹,选择透气棉质衣物。若体温未超过38.5°C且宝宝精神状态良好,可暂不使用退烧药,但需每2小时复测体温并记录变化趋势。
注意事项包括警惕危险信号与用药安全。若宝宝出现持续嗜睡、呕吐、呼吸急促、皮疹或体温骤升至38.5°C以上,需立即就医。切勿自行服用抗生素或成人退烧药,6个月以下婴儿用药必须遵医嘱。物理降温时禁用冰敷或酒精擦拭,以免引发寒战或皮肤刺激。避免使用退热贴覆盖口鼻,防止窒息风险。哺乳期母亲若怀疑自身感染导致宝宝发热,应同步就医检查。体温恢复正常后仍建议观察24小时,确认无反复后再恢复日常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