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岁宝宝感染蛔虫可能出现食欲减退、夜间哭闹、磨牙、体重增长缓慢或腹部不适等症状。部分宝宝可能出现皮肤瘙痒、肛门周围红肿或粪便中可见白色虫体。由于蛔虫寄生可能影响营养吸收,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贫血或发育迟缓。
蛔虫感染在婴幼儿中相对少见,但可能通过接触污染土壤、不洁饮食或家庭成员交叉感染传播。一岁宝宝免疫系统较弱,若出现反复腹泻、呕吐或异常烦躁需警惕寄生虫感染。蛔虫幼虫移行至肺部时可能引发咳嗽、低热等类似感冒的症状,易被误诊。家长可观察宝宝是否有抓挠肛门、频繁揉鼻等行为,或粪便是否带有细长白色虫卵。确诊需通过粪便检测或肛门拭子检查,避免自行用药。
预防蛔虫感染需注重饮食卫生,瓜果蔬菜彻底清洗,肉类充分煮熟。避免宝宝接触可能被粪便污染的泥土或玩具,养成饭前洗手习惯。家庭成员出现感染应同步治疗,防止交叉传播。若怀疑感染,应及时就医而非使用驱虫药,一岁宝宝脏器发育不完善,部分药物可能引发不良反应。定期体检时可通过便常规筛查寄生虫,早发现早干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