脱臼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二次伤害、固定患处防止移位、冰敷减轻肿胀疼痛、及时就医进行专业复位、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立即停止活动避免二次伤害:脱臼后关节结构异常,继续活动可能加重周围软组织损伤或导致骨折。保持静止状态能减少神经血管受压风险,同时降低关节囊撕裂程度。若发生在上肢可临时用三角巾悬吊,下肢脱臼需平躺等待救援,避免负重。
2.固定患处防止移位:用夹板、绷带或硬质材料固定脱臼关节上下两端,限制异常活动。例如肩关节脱臼可将手臂贴近胸壁捆绑,髋关节脱臼需保持下肢中立位。固定时注意松紧适度,避免血液循环受阻,固定范围需超过相邻两个关节。
3.冰敷减轻肿胀疼痛: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患处15-20分钟,间隔1小时重复。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内出血,缓解炎症反应,同时降低痛觉神经敏感度。避免直接皮肤接触冰袋导致冻伤,肿胀高峰期48小时内持续冰敷效果最佳。
4.及时就医进行专业复位:仅限专业医师操作,手法复位需配合麻醉松弛肌肉。例如下颌脱臼采用口内推挤法,肘关节脱臼需牵引屈曲。错误复位可能导致关节面磨损或韧带永久松弛,复位后需影像学确认位置。陈旧性脱臼可能需手术干预。
5.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:复位后2-3周开始渐进式活动,初期以等长收缩为主,如肩关节脱臼后练习握拳激活肌群。中期加入被动关节活动,后期强化稳定性训练,例如踝关节脱臼可单腿站立。训练强度以不引发疼痛为限,避免过早负重。
脱臼后6小时内为黄金处理期,延误可能导致缺血性坏死。康复期间忌烟酒以免影响血液循环,关节反复脱臼需排查韧带松弛或骨骼发育异常。功能恢复阶段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受限需复查,防止创伤性关节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