横位属于胎位异常。在正常妊娠中,胎儿头部应朝下,处于头位姿势,便于分娩时顺利通过产道。横位则指胎儿身体长轴与母体长轴垂直,呈横向躺卧状态,属于明显的胎位不正情况。这种异常胎位在足月妊娠中发生率不足1%,但一旦出现需高度警惕,因其可能导致分娩困难、脐带脱垂等严重并发症。
横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。母体子宫形态异常如双角子宫、子宫肌瘤占据宫腔空间,或胎盘位置异常如前置胎盘,均可能限制胎儿转动。多胎妊娠时子宫过度膨胀、羊水过多或过少也会干扰胎儿自然转位。部分经产妇腹壁松弛无法提供足够支撑,胎儿易滑入横向位置。临床通过触诊、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,孕晚期发现横位需评估胎儿大小、羊水量及母体骨盆条件,综合判断自然转位可能性。部分案例在临近足月时通过外倒转术尝试矫正,但存在胎盘早剥、胎膜早破等风险,需由经验丰富的产科医师操作。
横位孕妇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胎膜早破,睡眠时建议采取侧卧位。定期产检监测胎位变化至关重要,若孕37周后仍持续横位,多数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以确保安全。自行尝试膝胸卧位等矫正方法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不当操作可能引发脐带缠绕。出现规律宫缩、阴道流液或出血需立即就医,横位临产时严禁等待自然分娩,否则易发生子宫破裂。建议此类孕妇提前与产科团队制定个性化分娩计划,备足血源并做好急诊手术准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