禹余粮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确实被认为具有治疗痢疾的作用。作为一种矿物类中药,禹余粮性味甘涩微寒,归胃、大肠经,主要功效包括涩肠止泻、收敛止血,尤其适用于久泻久痢、便血脱肛等症状。其止痢机制主要通过吸附肠道毒素、减少炎性渗出、修复肠黏膜实现,对慢性虚寒型痢疾效果显著。
禹余粮治疗痢疾的应用需结合具体证型。对于湿热型痢疾急性发作,单用可能因收敛太过而留邪,需配伍黄连、黄柏等清热燥湿药;而慢性虚寒性痢疾,常与赤石脂、干姜等温中涩肠药同用增强疗效。现代研究发现,禹余粮含大量氧化铁及黏土成分,能吸附肠道内毒素和水分,减轻炎症反应。细菌性痢疾急性期应优先采用抗生素治疗,禹余粮更适合作为辅助用药或恢复期调理使用。
使用禹余粮存在多项禁忌:孕妇禁用以防堕胎,阴虚内热者慎用以免加重热象。入药需严格炮制去除杂质,生品可能含重金属。长期服用可能导致便秘,建议中病即止。与西药同服需间隔2小时,避免影响药效。临床曾有报道过量服用引发胃肠刺激案例,建议每日用量不超过15克。急性细菌性痢疾伴高热或脓血便时,应及时就医而非单纯依赖中药。药材储存需防潮,霉变后不可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