婴儿黄疸高需要及时就医检查,明确病因后采取针对性治疗。生理性黄疸通常无需特殊处理,加强喂养促进排泄即可;病理性黄疸需根据具体原因进行光疗、药物或换血治疗,避免胆红素过高引发核黄疸等严重并发症。
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。生理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-3天出现,1-2周内消退,与肝脏代谢功能不成熟有关。通过增加母乳喂养频率,促进胆红素随粪便排出,多数可自然缓解。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24小时内、进展快、持续时间长,可能由溶血、感染或胆道闭锁等疾病引起。需通过血液检测胆红素水平,结合临床表现判断病因。光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,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分解胆红素;严重溶血需换血治疗;感染性黄疸需同步抗感染。
密切观察黄疸变化至关重要。皮肤黄染从面部向四肢蔓延提示程度加重,需每日监测胆红素值。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中断母乳喂养,母乳性黄疸通常不影响健康,暂停母乳仅适用于极少数情况。治疗期间注意补充水分,光疗时保护眼睛及生殖器。早产儿或低体重儿更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,需延长住院观察。出现嗜睡、拒奶、肌张力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,提示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,必须立即抢救。出院后定期随访,确保黄疸完全消退且无后遗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