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病毒性腹泻是由轮状病毒、诺如病毒等引起的常见消化道疾病,主要表现为腹泻、呕吐、发热等症状,治疗以补液、调整饮食为主,通常可自愈。
病毒性腹泻的典型症状包括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,每日排便次数明显增多,可能伴随呕吐、低热或高热。部分患儿会出现食欲减退、精神萎靡或轻度脱水表现,如口唇干燥、尿量减少。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秋冬季,诺如病毒则全年均可发生。治疗重点在于预防脱水,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。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哺乳,已添加辅食的患儿可给予米汤、稀粥等易消化食物,避免高糖、高脂肪饮食加重肠道负担。若呕吐严重无法进食,需及时就医,必要时静脉补液。
注意事项包括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脱水程度,如出现嗜睡、眼窝凹陷、皮肤弹性差等中重度脱水表现,应立即送医。家庭护理需注意手部卫生,患儿用具及时消毒,避免交叉感染。不推荐随意使用止泻药或抗生素,病毒性腹泻通常无需抗病毒治疗。恢复期饮食应循序渐进,避免过早摄入生冷或刺激性食物。若腹泻持续超过一周或伴有血便、反复高热,需进一步检查排除细菌感染或其他病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