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支原体肺炎需要做血清抗体检测、咽拭子培养、胸部影像学检查、血常规检查、C反应蛋白检测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血清抗体检测:通过采集静脉血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,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,IgG抗体阳性则可能为既往感染或恢复期。抗体检测窗口期较长,早期可能出现假阴性,需结合临床判断。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具有确诊意义。该方法操作简便但灵敏度有限,适合辅助诊断。
2.咽拭子培养:用无菌棉签擦拭咽后壁获取分泌物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,阳性结果可确诊。培养周期约7-10天,对标本采集和运输要求较高。早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影响检出率。该方法特异性强但耗时较长,临床实用价值受限,多用于特殊病例确认。
3.胸部影像学检查:X线可见单侧斑片状浸润影,以中下肺野为主,部分呈现间质性改变。CT检查能更早发现小范围实变或磨玻璃样改变。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,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。重症患儿可能出现胸腔积液或肺不张,需动态观察病情变化。
4.血常规检查: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升高,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增高。部分病例伴有淋巴细胞比例上升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。红细胞沉降率常增快。该检查无法直接确诊,但能评估炎症程度和机体反应状态,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。
5.C反应蛋白检测:急性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,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。该指标上升速度快于血沉,对抗生素治疗反应敏感。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。需注意其他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C反应蛋白增高,需结合临床表现分析。
患儿出现持续发热、咳嗽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,避免自行用药。治疗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保证充足休息和营养摄入。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和体温变化,出现气促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复诊。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,定期随访复查影像学。注意手卫生和呼吸道隔离,减少交叉感染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