鼓室硬化与鼓膜穿孔是两种不同的中耳疾病。鼓室硬化主要表现为中耳黏膜及听骨链的钙化或纤维化,而鼓膜穿孔是鼓膜组织的缺损或破裂。两者可能独立存在,也可能因慢性中耳炎等共同病因同时出现,但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有明显区别。
鼓室硬化的核心病变位于中耳腔,通常由长期慢性炎症或反复感染引发。黏膜下层出现钙化斑块或纤维组织增生,可能导致听骨链固定、传导性听力下降。鼓膜穿孔则直接表现为鼓膜完整性破坏,穿孔大小和位置影响听力损失程度,部分病例伴随耳漏或感染。鼓室硬化患者若合并鼓膜穿孔,通常提示病情迁延较久,需通过耳内镜、听力检查及影像学进一步评估。
诊断时需注意鉴别鼓室硬化与单纯鼓膜穿孔。鼓室硬化可能无穿孔,但听力检查显示传导性聋;鼓膜穿孔可能独立存在,也可能继发于急性外伤或感染。治疗上,鼓室硬化需手术清除钙化灶或重建听骨链,鼓膜穿孔可通过贴补术或鼓膜成形术修复。术后需避免耳道进水、预防感染,并定期复查听力。两类疾病均需尽早干预,避免听力损伤不可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