肾虚是中医常见证候,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,症状表现多样。肾阴虚以潮热盗汗、五心烦热、腰膝酸软为主;肾阳虚则多见畏寒肢冷、夜尿频繁、性功能减退等。两类肾虚均可能伴随头晕耳鸣、失眠健忘、脱发早白等共性症状,但具体表现需结合个体情况辨证分析。
肾阴虚多因久病耗伤、房劳过度或热病后期阴液不足所致,体内虚火偏旺,故出现口干咽燥、舌红少苔、脉细数等热象。肾阳虚常由年老体衰、先天不足或久病伤阳引起,机体失于温煦,可见面色苍白、舌淡胖有齿痕、脉沉迟等寒象。部分人群可能出现阴阳两虚,症状复杂交错,需专业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综合判断。
辨别肾虚需避免自行对号入座,类似症状也可能与甲状腺疾病、贫血等西医病症相关。调理肾虚应遵循虚则补之原则,肾阴虚宜用六味地黄丸等滋补肾阴,肾阳虚可选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,但具体用药需经中医辨证指导。日常需节制房事、避免熬夜,饮食可适当食用黑芝麻、枸杞等,但忌盲目进补或滥用壮阳药物。若出现严重水肿、心慌气短等症状,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