穴位按摩对脑性瘫痪可能有一定辅助效果,但无法替代核心康复治疗。
脑性瘫痪是由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,目前医学上主要通过物理治疗、作业治疗、药物及手术等方式改善症状。穴位按摩作为传统中医疗法,通过刺激特定经络和穴位,可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、缓解肌肉紧张,并对神经调节产生一定影响。部分临床观察发现,结合穴位按摩的康复方案可能帮助减轻痉挛、改善关节活动度,尤其在缓解伴随的疼痛或睡眠障碍方面有一定作用。现有证据多基于小规模研究或个案,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支持其确切疗效,因此需理性看待其作用范围。
穴位按摩需由专业中医师或康复治疗师操作,避免对敏感部位过度刺激。脑性瘫痪患者常伴随肌张力异常或骨骼变形,不恰当的按摩可能加重损伤。穴位按摩应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,与运动训练、矫形器使用等现代康复手段结合。家长或护理人员不可自行尝试复杂手法,需严格遵循医嘱。若患者出现皮肤破损、感染或严重癫痫发作史,需谨慎评估是否适用。总体而言,在规范操作下,穴位按摩可能提供辅助益处,但不可延误或替代必要的医学干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