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置胎盘植入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处理方案,密切监测出血风险、评估胎盘植入深度及范围、多学科团队协作制定方案、适时终止妊娠、产后加强子宫收缩及感染预防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密切监测出血风险:前置胎盘植入易引发产前或产时大出血,需定期超声检查胎盘位置及血流情况,监测血红蛋白变化。出现阴道流血立即卧床休息,必要时输血维持血容量。避免剧烈活动及性生活,减少子宫刺激。出血量多或持续不止时需紧急手术干预,保障母婴安全。
2.评估胎盘植入深度及范围:通过磁共振或超声明确胎盘侵入子宫肌层的程度,分为粘连型、植入型及穿透型。根据分型决定后续处理,浅层粘连可尝试保守治疗,深层穿透需子宫切除。评估需结合孕周、胎儿存活率及患者生育需求,权衡利弊后选择方案。
3.多学科团队协作制定方案:由产科、影像科、麻醉科及输血科共同参与,术前讨论手术路径及应急预案。穿透性胎盘植入可能需联合盆腔外科处理膀胱或肠道损伤。术中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或球囊预置减少出血,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观察生命体征。
4.适时终止妊娠:孕周达34-37周且胎儿成熟后,择期剖宫产降低大出血风险。术前备足红细胞及血浆,麻醉选择椎管内联合全身麻醉。胎盘剥离困难时行子宫切除术,保留胎盘原位待自体吸收仅适用于无感染且出血少的特殊病例。
5.产后加强子宫收缩及感染预防:术后应用缩宫素及前列腺素类药物促进宫缩,预防产后出血。常规使用抗生素避免感染,尤其对胎盘滞留或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者。监测恶露量及性状,发热或腹痛需排查宫腔感染或血栓形成。
前置胎盘植入患者需保持情绪稳定,避免焦虑加重病情。严格遵医嘱复查,出现头晕、心悸等贫血症状及时就医。饮食注意补充铁剂及蛋白质,促进造血功能恢复。术后避孕至少两年,再次妊娠前需评估子宫恢复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