鼓膜炎确实可能导致鼓膜穿孔。鼓膜作为中耳与外耳道之间的薄膜,在炎症严重或持续未得到有效控制时,可能因组织水肿、缺血或化脓性压力增加而破裂,形成穿孔。
鼓膜炎引发穿孔的机制与炎症类型及病程进展密切相关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常见诱因,脓液积聚压迫鼓膜,导致局部坏死穿孔。慢性炎症如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,也可能因长期积液和黏膜增生削弱鼓膜结构。外力作用如不当掏耳或气压骤变如潜水、飞行可能加速炎症状态下的鼓膜破裂。穿孔后可能出现听力下降、耳漏或耳鸣,但部分小型穿孔可随炎症消退自行愈合。
预防鼓膜炎发展为穿孔需重视早期干预。出现耳痛、耳闷或听力变化时,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滴耳液或尖锐物品清理。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,避免用力擤鼻或参与可能引发气压伤的活动。慢性中耳炎患者需定期复查,监测鼓膜状态。若已发生穿孔,需保持耳道干燥,防止感染扩散至中耳腔。游泳或洗头时可使用防水耳塞,但需注意清洁避免二次感染。合并发热或剧烈头痛需警惕颅内并发症,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