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寄生虫感染可能出现腹痛腹泻、皮肤瘙痒或皮疹、体重下降或营养不良、肛门周围瘙痒、睡眠不安或磨牙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腹痛腹泻:寄生虫在肠道内活动可能刺激肠黏膜,引发阵发性脐周疼痛,伴随稀便或黏液便。部分寄生虫如蛔虫大量聚集可能造成肠梗阻,出现呕吐、腹胀。绦虫感染可能导致粪便中出现白色节片。
2.皮肤瘙痒或皮疹:钩虫幼虫穿透皮肤时引起局部红肿、丘疹,称为匍行疹。蛲虫移行至肛周产卵会诱发皮肤抓痕。某些寄生虫代谢产物作为过敏原,可能导致荨麻疹或湿疹样病变。
3.体重下降或营养不良:寄生虫长期掠夺宿主营养,特别是蛔虫、绦虫消耗肠道内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。儿童可能出现食欲亢进但体重不增,严重时出现贫血、面部浮肿等蛋白质缺乏表现。
4.肛门周围瘙痒:蛲虫夜间在肛周产卵时刺激皮肤,儿童因搔抓导致局部继发感染。瘙痒以夜间为著,可能影响睡眠。粪便检查可见虫卵,需与湿疹或真菌感染鉴别。
5.睡眠不安或磨牙:肠道寄生虫释放的神经毒素可能干扰中枢神经系统,引发夜间惊醒、哭闹。磨牙可能与虫体代谢产物刺激三叉神经有关,但需排除其他诱因如缺钙。
怀疑寄生虫感染时应及时就医,避免自行服用驱虫药。保持饭前便后洗手,生食蔬果彻底清洗。家庭成员需同步检查,防止交叉感染。定期修剪指甲,患儿衣物床单应煮沸消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