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疹病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、直接接触传播、母婴垂直传播、气溶胶传播、污染物间接传播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飞沫传播: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,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被附近人群吸入。飞沫在空气中短暂悬浮,传播距离通常不超过2米。未接种疫苗或未感染过麻疹的人群易被传染,潜伏期约10-14天。
2.直接接触传播:与患者密切接触可能通过口鼻分泌物传播病毒。例如共用餐具、亲吻或近距离交谈时,病毒可直接侵入健康者黏膜。患者出疹前后4天均具传染性,需严格隔离。
3.母婴垂直传播:孕妇感染麻疹可能导致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。妊娠早期感染可能引发流产或胎儿畸形,晚期感染可能造成新生儿先天性麻疹。新生儿出生后需及时检测并隔离观察。
4.气溶胶传播:在密闭空间内,患者排出的含病毒飞沫可能形成气溶胶并长时间悬浮。通风不良的场所如教室、病房等易发生此类传播,病毒存活时间可达数小时。
5.污染物间接传播:患者分泌物污染的衣物、玩具等物品可能成为传染源。病毒在体外可存活2小时以上,接触污染物后未清洁双手即触摸口鼻可能感染。
麻疹传染性强,发病初期症状类似感冒易被忽视。接种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手段,接触患者后72小时内接种可降低发病风险。患者需隔离至皮疹消退后5天,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21天。保持室内通风、勤洗手、避免聚集可减少传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