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温低于36度在医学上属于偏低范围,通常不被视为完全正常。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正常值一般在36.0°C至37.0°C之间,若多次测量均低于36°C,可能提示基础代谢率较低、环境因素影响或潜在健康问题,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评估。
体温偏低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。环境温度过低、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可能导致体温下降。甲状腺功能减退、营养不良、低血糖等代谢性疾病常伴随基础体温降低。老年人因代谢率减缓、体温调节能力减弱,也可能出现常态性低体温。部分人群天生基础体温偏低但无其他异常,属于生理性差异。测量误差也需排除,如未将体温计夹紧、测量时间不足或设备不准等情况。
持续低体温需警惕潜在风险。若伴随畏寒、乏力、心率减慢或意识模糊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排查内分泌或循环系统疾病。日常需注意保暖,避免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,规律饮食以维持足够能量代谢。测量体温应选择同一部位、同一时段,避免刚进食或运动后测量。特殊人群如孕妇、术后患者或慢性病患者,体温异常波动更需密切监测。医疗场景下,低于35°C可能被定义为低体温症,需紧急干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