腺性膀胱炎并非由细菌直接引起,而是膀胱黏膜长期慢性刺激导致的增生性病变。虽然细菌性膀胱炎可能作为诱因之一,但腺性膀胱炎的本质是黏膜上皮化生,属于非感染性炎症反应,与细菌感染无直接因果关系。
腺性膀胱炎的发病机制复杂,主要与膀胱长期受到物理、化学或慢性炎症刺激有关。例如,尿路梗阻、结石、留置导尿管或反复细菌感染可能导致黏膜损伤,进而引发腺上皮化生。病理表现为膀胱黏膜出现腺样结构,伴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。诊断需结合膀胱镜检、活检及影像学检查,明确病变性质。治疗上需消除刺激因素,如解除梗阻或控制感染,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灶。
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将腺性膀胱炎与细菌性膀胱炎混淆。细菌感染可能加重病情,但并非根本原因。患者需定期复查膀胱镜,监测病变进展。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,保持排尿通畅。若出现血尿、尿频加重等症状,需及时就医。长期随访至关重要,以防少数病例发生恶变。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,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,以免掩盖病情或导致耐药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