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耳屎并不一定意味着得了中耳炎。耳屎的干湿程度主要由遗传基因决定,属于正常生理现象。湿耳屎多见于东亚人群,与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,而干耳屎则常见于欧洲和非洲人群。中耳炎的诊断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,单纯耳屎性状改变不能作为诊断依据。
中耳炎通常伴随明显症状,如耳痛、听力下降、耳闷胀感或耳内流脓。急性中耳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,常见于感冒后,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。慢性中耳炎则表现为长期耳漏或鼓膜穿孔。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、膨隆或穿孔,这些典型表现与单纯湿耳屎存在本质区别。湿耳屎若未堵塞耳道或引发不适,属于正常生理状态,无需特殊处理。
区分正常湿耳屎与病理性分泌物很重要。避免用棉签过度清理耳道,以免将耳屎推入深处或损伤鼓膜。若出现持续耳痛、听力减退、耳鸣或眩晕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检查。游泳或洗澡后注意保持耳道干燥,反复发作的中耳炎需排查鼻咽部疾病。儿童因咽鼓管结构特点更易患中耳炎,家长发现异常哭闹或抓耳行为应提高警惕。耳鼻喉科医生可通过耳镜、声导抗等检查准确判断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