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盆骨折的护理需重点监测生命体征、保持制动与体位稳定、预防并发症、合理镇痛、加强营养支持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监测生命体征:骨盆骨折可能伴随大出血或休克风险,需密切观察血压、脉搏、呼吸及意识状态。若出现血压骤降、心率增快等异常,需立即处理。记录尿量变化,警惕失血性休克。定期检查血红蛋白水平,必要时输血补充血容量。
2.保持制动与体位稳定:使用骨盆带或外固定器限制活动,避免骨折移位。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,保持骨盆中立位。卧床期间避免下肢过度屈曲或旋转,防止二次损伤。根据骨折类型选择软垫或硬板床支撑。
3.预防并发症:长期卧床易引发压疮,需每2小时更换体位并使用减压垫。鼓励深呼吸和有效咳嗽,预防肺部感染。留置导尿管者定期消毒尿道口,减少泌尿系统感染风险。早期进行下肢被动活动,预防深静脉血栓。
4.合理镇痛:根据疼痛程度阶梯式给药,非甾体抗炎药与阿片类药物结合使用。评估镇痛效果,避免药物依赖。冷敷或热敷辅助缓解局部肿胀疼痛。心理疏导减轻焦虑对疼痛感知的影响。
5.加强营养支持:高蛋白、高维生素饮食促进骨折愈合,适当补充钙质。少食多餐避免腹胀,便秘者可增加膳食纤维。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,必要时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。
骨盆骨折护理需个体化调整方案,尤其合并多发伤时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。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,早期以肌肉等长收缩为主,后期逐步增加负重。定期影像学复查评估愈合进展,出现异常及时调整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