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盆骨折需保持绝对卧床休息、使用骨盆固定带稳定骨折部位、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、控制疼痛并监测并发症、逐步进行康复训练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保持绝对卧床休息:骨盆骨折初期需严格卧床,避免翻身或移动导致骨折移位。床垫选择硬板材质,减少骨盆受力。卧床期间保持下肢中立位,避免髋关节过度外旋或内收。通常需卧床4-6周,具体时间根据骨折严重程度调整。
2.使用骨盆固定带稳定骨折部位:骨盆固定带可提供外部支撑,减少骨折端活动。使用时需确保松紧适度,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,过松则无法固定。定期检查皮肤是否受压,避免局部缺血或溃烂。固定带需持续佩戴至影像学显示骨折初步愈合。
3.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:长期卧床易引发压疮,需每2小时协助轴向翻身一次,骨突处垫软枕。深静脉血栓预防包括下肢被动按摩、穿戴弹力袜或使用气压治疗仪。密切观察下肢肿胀、疼痛等异常症状。
4.控制疼痛并监测并发症:疼痛管理以药物为主,结合冷敷或放松训练。需警惕腹膜后血肿、尿道损伤等并发症,监测血压、尿量及腹部体征。出现异常及时处理,避免病情恶化。
5.逐步进行康复训练:骨折稳定后,在指导下进行非负重活动,如踝泵运动或肌肉等长收缩。随愈合进展过渡到部分负重,最终恢复行走。训练强度需个体化,避免过早负重导致二次损伤。
骨盆骨折护理需严格遵循医嘱,不可自行调整固定带或提前活动。饮食应高蛋白、高纤维,促进愈合并预防便秘。定期复查影像学,评估骨折愈合情况。出现发热、呼吸困难等异常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