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虚阳虚同时存在属于中医的阴阳两虚证型,多因久病耗损、体质虚弱或调理不当导致阴阳失衡。此时需采取阴阳双补的调理原则,既要滋阴润燥,又要温阳益气,但需根据具体症状侧重调整。
阴阳两虚的表现较为复杂,可能同时出现潮热盗汗、口干咽燥阴虚与畏寒肢冷、精神萎靡阳虚等矛盾症状。调理需兼顾两者,例如选用左归丸滋阴配合右归丸温阳,或选择兼具阴阳双补作用的方剂如龟鹿二仙胶。日常饮食可搭配山药、枸杞滋阴与羊肉、桂圆温阳,但需避免生冷或燥热食物加重失衡。作息上需规律起居,适度运动如八段锦以调和气血,避免过度劳累耗伤元气。
注意事项方面,切忌自行滥用温补或寒凉药物,需经中医师辨证后指导用药,防止加重偏颇。服药期间观察身体反应,若出现上火或腹泻需及时调整方案。长期熬夜、情绪压力会加剧阴阳失调,需调节情志,保持心态平和。冬季可侧重温补,夏季以清补为主,顺应四时变化。若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、甲亢等,需中西医结合治疗,避免单纯依赖中药延误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