瘫痪病人预防褥疮需定期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摩擦刺激、使用减压垫分散身体压力、加强营养摄入促进组织修复、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处理早期症状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定期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:瘫痪病人因活动受限,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易导致缺血坏死。每2小时协助改变体位,侧卧、仰卧交替进行,骨突部位如骶尾、足跟等需重点保护。翻身时动作轻柔,避免拖拽造成皮肤擦伤。夜间可适当延长至3小时翻身一次,但需根据皮肤状况调整频率。
2.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摩擦刺激:汗液、尿液等潮湿环境会软化皮肤角质层,增加感染风险。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,尤其注意褶皱部位,清洁后轻轻拍干。床单需平整无皱褶,选择纯棉材质减少摩擦。大小便失禁者需及时更换护理垫,必要时涂抹屏障霜保护皮肤。
3.使用减压垫分散身体压力:气垫床、泡沫垫等工具可有效降低骨突部位压强。气垫床通过交替充放气改变受压点,泡沫垫需选择高密度材质。坐轮椅者需配备凝胶坐垫,每30分钟抬臀减压一次。注意减压垫厚度适中,过厚可能影响体位稳定性。
4.加强营养摄入促进组织修复:低蛋白血症会延缓伤口愈合,每日需保证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摄入。饮食中增加鱼肉、豆制品等富含氨基酸的食物,补充维生素C和锌以促进胶原合成。吞咽困难者可选择肠内营养制剂,定期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。
5.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处理早期症状:每日检查受压部位是否发红、发热或硬结,指压红斑不褪色提示缺血。发现异常需立即解除局部压力,避免按摩发红区域。轻微破损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后覆盖水胶体敷料,溃烂渗液需就医处理。
预防过程中需结合个体情况调整护理方案,存在糖尿病或血管病变者需更严格控制血糖和循环管理。护理人员操作前需修剪指甲,避免意外划伤。家属应学习正确护理手法,发现异常及时联系专业人员。